什么是私域? 这似乎是一个有些过时的话题,市面上的普遍观点是,私域即为品牌或个人自主拥有、可自由控制、免费且可多次利用的流量渠道。通常的表现形式是品牌或个人在各大平台开设的账号(如微信公众号、抖音号、小红书账号等)、自主建立的群聊(微信群、淘宝群、抖音群等),或者小程序、APP。 与淘宝、微信、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等公域平台相比,品牌或个人对私域具备较强的掌控力。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,今天的私域与前几年大火的微营销、再早些年的传统会员营销,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了。普遍观点对私域的定义侧重在”私“,即强调流量的归属与掌控,但这只是私域概念中“私”的体现,那么“域”是指什么呢? 这里的“域”应该是指,品牌与消费者共同参与建立的场域,这个场域不受平台算法控制,消费者可以在“域”内向品牌反馈产品使用建议,品牌也可以在“域”内与消费者进行营销或者品牌战略层面的沟通,当然,还可以卖货。所有在“域”内发生的行为均取决于参与者的原生诉求,而不仅仅是平台方的商业意图。总结一下,私域应该是品牌具备所有权,但品牌和用户共同享有发言表决权的场域。
互联互通后,流量路径彻底变了,私域流量对商家来说利好重重:
1、流量更便宜。任何平台无法垄断流量的供给,不再拥有定价权。以前,很多平台在做的事情就是将低价流量批发再倒卖给商家,市场开放后商家可自行到全平台买流量。流量成本很快会被拉平。
2、用户可沉淀。商家终于可以将公域流量沉淀到自留地,形成私域用户池,变为拥有、可重复、免费使用的流量,商家不再做任何平台的长工,生意将越做越轻松,而在互联互通前这一点是无法做到的,比如抖音的流量、淘宝的流量,都很难沉淀到微信生态。
3、不依赖流量。网红品牌在资本加持下靠烧钱买流量快速崛起,但不买流量就玩不下去了。在竞价机制下,公域平台用算法对流量价格进行精准管控,只给商家留一点微薄的利润,商家失去了流量主权。
4、精准推送。私域流量的特点就是用户相当的精准并且可以直接触达到客户画像,反复推广,形成闭环。
最理想的私域应该既有追求即时效益的“硬推广”,促进销售与复购,又有维持消费者关系的“软沟通”,直接面对消费者,想听听消费者的真实声音,并且与消费者维持长远的沟通关系。难点在于,如何平衡好这两种诉求,以及在品牌整个的私域战略中,各类私域之间的互相承接以及打法配合。值得提醒一句,以销售为核心导向(甚至是唯一导向)的私域存在一定的运营难度和风险,稍有不慎,便会透支品牌积累的消费者资产,最终,私域变成“死域”!私域要想做好,需要品牌具有战略眼光和对自身内部生意全局、外部互联网生态环境的深度思考。私域只是一环,在思考私域的同时,需要时刻谨记,跳出私域,看看品牌的整个数字化、数智化战略如何制定,私域应该如何配合实施这一战略。